說了他還是不懂?這樣說,才不會被誤會

article-page-img
「怎麼每次我只是表達感受,他就覺得我在吵?」
「我不是在指責他,但他總是自動進入防衛模式?」
「明明我很在意,他卻覺得我反應過度?」

 

在戀愛關係中,我們最常聽到的抱怨,不是「他不愛我」,而是「他聽不懂我在說什麼」。

這不是真的不理解,而是雙方在「情緒表達」與「溝通語言」上的頻率沒對上。

 

 

心理學家 Marshall Rosenberg 提出的「非暴力溝通」指出,真正有效的溝通,應該以觀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請求為核心。

然而,我們在關係中,常常跳過這些步驟,只剩下情緒堆疊與指責句型,讓關係陷入惡性循環。

 

默契從來不是天生,而是透過不斷練習和調整,才慢慢形成的共感語言。

這篇貼文將帶你解鎖 3 個實用溝通技巧,協助你在感情裡說得清、也被聽懂

 

 

說感受,不說指控

 

當你說:「你都不陪我!」這句話聽起來像控訴,對方第一反應不是靠近你,而是防衛。

因為這句話隱含了價值判斷,會讓對方感覺「我做錯了」、「你否定我」,進而抗拒你的需求。

 

心理學建議改用「我感覺⋯⋯因為我需要⋯⋯」的架構,讓情緒更具體、需求更清楚。

例子:

「你都不陪我」 →「我最近感到有點孤單,好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吃頓晚餐」

 

這樣說的好處是,把焦點從對方的行為,轉回你自己的情緒狀態,讓對方能夠理解你的期待,而不是感覺被攻擊。

 

 

別搶答,學會聽完再說

 

在親密關係中,最常見的溝通阻礙,不是內容不對,而是彼此都急著回應,沒人真正聽懂。

 

人類在有情緒時,大腦杏仁核會快速啟動防衛機制,使人不自覺「搶答」或「打斷」,造成情緒升溫、理解中斷。

 

練習方法:

對話中出現情緒時,先深呼吸三秒再開口

使用「我聽到你在說的是⋯⋯我理解你的感受是⋯⋯」來回應對方

 

這種回應方式會讓對方感覺「我有被聽見」,也促進雙方的安全感與信任度。
傾聽不是被動,是一種深度的回應。

 

 

問得好,比說得多重要

 

很多人認為溝通的關鍵是「表達清楚」,但其實更高階的溝通能力,是懂得問問題。

 

有效的提問能引導對方自我探索,打開話題深度,也讓對方感覺「你真的在乎我正在經歷什麼」。

這種感覺,會讓關係更靠近,而非停留在表面話題。

 

示範提問:

你怎麼都不回訊息?」→「最近是不是比較忙?我好像感覺我們的互動變少了,有點想你。」

 

更好的問題會引出對方的情緒與需求,也讓你們能進入「理解彼此的語境」,而不只是交談而已。

 

 

默契不是天生,是願意練習的結果

戀愛裡最深的安全感,來自「我可以好好說、也能被好好理解」。

而這一切的起點,就是讓我們的語言變得更溫柔、更精準,說出真正的自己,也聽懂對方的內心。

你不需要完美表達、也不需要每次都對——

只要願意在每一次對話裡,慢一點、問多一點、聽深一點,就能慢慢打開愛的空間。

 

 

每一段關係都值得練習,而每一次被聽見、被理解的經驗,都是你們默契養成的養分。

如果你也想找到屬於你們的溝通節奏,或想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練習

👉 立即預約 UR DATE 的戀愛顧問,提供免費戀愛諮詢

你可能也會有興趣

recommend-icon
event
約會攻略
在愛中不迷失:如何找到自信並成為更好的自己?
你在愛情中有迷失過自己嗎? 為了取悅另一半,我們有時會不自覺地壓抑自我需求,甚至漸漸忘記了「自己」是誰。然而,真正健康的愛情不會讓你失去自我,而是助你成長🌱。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在感情中找到自信,平衡自我成長與愛情。 一、了解自信與愛情的關係 自信不是來自外在的讚美,而是來自內心的自我認可...
event
約會攻略
把握這5個「曖」轉「愛」的心動時機,讓關係一升再升!
進入曖昧期,心跳加速,眼神交流時總覺得藏著無限的可能!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讓關係更進一步,進入「愛」的領域呢?今天就來分享5個關鍵時刻,讓你抓準「曖」轉「愛」的契機,讓兩人之間的關係持續升溫,給彼此一個更明確的未來吧! 1. 當彼此分享生活小事,彼此更懂彼此的時候 ❤️ 曖昧期中,隨口一提「今天遇...
event
約會攻略
單身生活指南—如何一邊自我成長,一邊享受愛情來臨前的時光
在這個節奏快速的世界中,單身生活往往被貼上孤單的標籤,但其實這段時光充滿了機會。它是一段可以專注於自我成長、探索興趣、培養健康人際關係的黃金時期。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,幫助你在單身時光中活出精彩,同時為未來的愛情做好準備。 1. 探索內心世界,找到真正的自己 單身時期是一個可以徹...